top of page

(短篇小说 字数6000)

 

外公


       

       
       我的外公,是我最敬重的人,尽管他与我并无血缘关系。
       
       外公中等身材,脸容清瞿。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上海科学院工作,可算是个知识分子,但他每次回乡探亲,面对村人们仰慕的目光,却从来没有丝毫的傲气。他生就一付文质彬彬、中规中矩的老夫子模样,但跟他接触多的人,都知道他颇具幽默感,嘴里常常会冷不丁蹦出几句诙谐话来。
       
       “过来,细丫头!”外公每次从上海回来,总会慈爱地把我搂进怀里,让
       我这个从小没爹的孩子感到温暖;接下来,他还会偷偷塞给我一块糖,让我嘴里也满是甜甜的浓香。小时候,等待外公回家一直是我心中的盼望,但是外公因为工作关系,每年才回来一二次,常常让我等得心焦。
       
       “唉,幸亏有你外公护着我们……”母亲常常摇着头、叹着气重复这句话
       。她说我小时候长得难看,不招人喜欢,所以父亲扔下我跑了。
       
       母亲曾经抱着我长途跋涉、千里寻夫,最后来到父亲的老家,那个江西的小村庄。可是,我的亲祖父却说父亲没有回来,把我们拦在门外,我的亲祖母跨出门槛,皱起眉头对母亲怀中的我端视了一会,摇头咕哝道:“这女娃真丑,不像咱家的种……”
       
       于是,经受了怀疑和污辱、又被拒之门外的母亲只能哭着带我离开了。
       
       母女俩回到外公家,外婆显然很不高兴,因为家里又多了两张嘴,何况母亲并不是他们的亲闺女。
       
       我从小就知道外婆不喜欢我,她喜欢她的亲孙子,我同母异父的哥哥。哥哥秉性温和善良,也许都是没爹的缘故,同病相怜,他一直待我很好。可他老实腼腆的脾性应该是外婆无微不至的呵护造成的。
       
       外公、外婆的家在离上海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小乡村,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母亲是邻村的姑娘,与他们的儿子自由恋爱后嫁进门当了媳妇。由于外公在上海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资收入,因此,当时母亲能嫁入外公家,在乡里是一桩十分荣耀的事情。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新媳妇生下我哥后,第二年,丈夫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跟着朋友一块去南方打工 ,不幸在一场车祸中意外丧生了。
       
       外公、外婆中年骤失独子,悲痛欲绝,才一夜功夫,头发全都花白了。幸而儿子留下了一棵幼苗,使得香火得以延续、膝下不致空虚。
       
       媳妇的父亲已经去世,老娘跟着哥嫂过日子。俩亲家协商下来,考虑到媳妇尚年轻,决定让她留下孩子回娘家,过段日子另择夫婿。
        
       故事到此本该结束了,这故事中原本也没有我。但是,因为外公的缘故,这故事非但没有结束,而且还衍生出了一个节外生枝的版本,从而连带出我这么一个不着边际的角色来……
       

       
       母亲哭哭啼啼回娘家后,外公带着老婆和孙子来到上海,住在一间单位分配的宿舍里。老俩口还没从失子之痛中缓过劲来,小小空间里充塞着令人窒息的沉重。  
       
       外婆的心境还特别郁闷,她没读过书、不识字,在这文化人扎堆的科学院里明显矮人一截;她也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生炉子、买小菜,鸽子笼般的生存环境让她感到连转个身都难;她在上海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满口村言俚语,对上海话和国语也是半懂不通,这使得她怕见人、也不敢开口…… 她还厌恶在上海的生活,这让她想起年轻时,曾带着儿子来上海住过的日子。想起儿子,她又是泪流满面…… 当年,她真是怕啊!听说农村出去上大学、后来在城里工作的男人,几乎都跟乡下的老婆离了婚,然后在城里再组织家庭。她怕老公也成为现代“陈世美”,所以才带着儿子硬守在丈夫身边。可是才半年不到,婆婆生病了,需要照顾。她连忙领着孩子赶回了乡下,心里却感到如释重负,犹如鱼儿回到了水中。后来婆婆去世了,外公想把儿子带去上海受教育,但外婆死也不肯再回上海,也不让儿子离开自己身边。看得出,丈夫很喜欢儿子,她认为,只要留住儿子就能留住丈夫的心,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她如愿了,可是谁能想到,儿子却是短命,可怜哪,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次重返上海,外婆又感到度日如年,她想带着孙子回乡下去,但是外公不同意。“孩子那么小,你又年纪大了,我不放心啊!再说,儿子小学还没毕业就遇上文化大革命,没有好好受教育,这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我要好好培养咱们的孙子,让他在上海读书、上大学,不然,我对不起儿子!”
       

       
       突然有一天,媳妇来了上海,她跌跌撞撞推开门,一眼瞅见躺在床上的孩子,便扔下手中的包袱扑了过去,口里喊着:“我的儿啊......” 顿时泪如
       雨下。
       
       老俩口瞅着眼前的一幕楞住了。
       
       媳妇哭着告诉他们:回娘家后,哥嫂邻里张罗着给她相过几次亲,但因为她是二婚,对方不是年龄大、就是身有残缺,她都不愿意。后来老娘病逝了,嫂子嫌她呆在家里累赘,常常冷眼恶语相向。她天天想孩子,想得撕心裂肺、夜不成寐……
       
       “儿啊,娘丢不下你!”她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
       
       外婆瞪大眼,显得紧张兮兮:“你可不能抱走我们的孙子!”
       
       “我们母子要在一起!”
       
       “但你迟早要嫁人的。”
       
       媳妇哀求道:“爹、娘,我不嫁人了,让我留下来吧!”
       
       呆立一旁默然无语的外公这时开口道:“这里也是你的家,想回来就回来吧!”
       
       外婆马上说:“这哪能来事啊?房间这么小……”
       
       “挤挤吧!”
       
       “上海吃的用的都要花钱买,东西贵得要死…….”
       
       “多双筷子嘛,不要紧的。”
       
       “她年纪那么轻,总归要嫁人的,能守几时啊?”
       
       外公慢条斯理地说:“她娘老子都不在了,我们的儿子也离开我们了。就当她是亲闺女吧!以后,她要是看上合适的人,再出嫁也不迟。”
       
       “爹……”媳妇感激地看着公公,含泪跪下了。
       
       “我那不孝的儿子啊,你哪能扔下我们不管,嗬……”外婆坐进椅子开始
       哭天哭地抹眼泪。过了一会,她收起哭声,瞪着丈夫说:“我要领着她娘俩回乡下去,答应不?不然,我也不想活了!“
       
       听婆婆也松口了,媳妇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马上磕了个头,站起来,怯声对公公恳求道:“爹,我们跟娘回乡下,家里地方大,孩子好带,生活也容易些。”
       
       外公犹豫了一会,叹口气,点头答应了。
       

       
       我爹是个不速之客,他的到来搅乱了祖孙三人在乡下的平静日子。那是第二年秋收后的一个黄昏…….
       
       我对爹没什么印象,因为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知去向了。但我还是应该感谢他,因为如果没有他的出现,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这么个人了。
       
       听母亲说,我爹长得跟她的亡夫有几分相像,而且一样的个头。所以那天傍晚他一进门,母亲和外婆都吓了一跳,怀疑自己眼花了。
       
       “我是XX的朋友,我们一起在南方打工的。”他提着故人的名字,有点拘谨地说:“人家都说我们俩长得像兄弟,所以我们去年约定,过年时要互相串串门的。但没有想到,他没等到年底就出事了……”
       
       “噢,快进屋!还没吃饭吧?”外婆和母亲热情招呼着,并让他在家里住
       下了。
       
       爹在建筑队工作过,所以能干不少活。他帮家里砌猪圈、抹灶台、打条凳、修门窗,显得挺勤快、能干,因此很快便搏得了外婆和母亲的好感。外公回乡探亲时,外婆背地里建议道:
       
       “招他做上门女婿吧?”
       
       外公问母亲:“你觉得合适吗?”
       
       母亲忸怩道:“不晓得人家愿不愿意……”
       
       外公心里有了底,便找机会试探了一下,不成想爹竟然一口答应了。
       
       于是一年后,我,这个一生下来就遭人嫌弃的小女子便横空出世了!

 



       
       改革开放后,农田不断被蚕食并吞,村里的许多田地都被圈去造房子、盖工厂,农民也不甘心靠种田吃饭了。
       
       外婆看中我爹,原本是想他的手艺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但与母亲成婚后,爹就显得不那么勤快了,母亲做月子时,他开始在外面赌博、酗酒,还常常夜不归宿。爹自吹是赌牌老手,在南方打工时经常出入赌场。开始时,他赢过几次,后来就是输多赢少、入不敷出了。
       
       母亲不得不经常出去找他,每次都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家。但爹恶习难改,有几次还发脾气动手打了老婆。母亲显得很失望,有时一哭就是一个晚上。
       
       那年冬天,村里来了几个陌生男人,嚷嚷着要找我爹,说他在南方欠了他们许多赌债,他们找了很久才找到这儿。爹躲了起来,没有露面,从此便渺无音讯了。
       
       母亲抱着我千里寻夫未果,从江西回来后,两个女人的战争就开始了。外婆要母亲带着我离开这个家,但母亲不愿丢下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想再回去承受嫂子的白眼和脸色,听哥哥终日的唉声叹气。为了孩子,她实在是无处可去,只能忍声吞气地赖着不走。白天,母亲下田干活总带着我,吃饭时,外婆在堂屋搂着孙子喂他好吃的,母亲缩在灶下将残羹剩饭煮烂了与我一起糊口;晚上,外婆牵着哥哥的小手在卧房门外骂骂咧咧,母亲在门内搂着我哭哭啼啼。母亲忍不住时也会跟外婆顶嘴、反抗,于是,家里几乎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外公一直不同意外婆赶我们走,说他的工资可以支撑全家的生活。所以,他每次回乡下都要做一些说服调解工作。由于家里负担太重,外公自己在生活上十分节俭。他不抽烟、不喝酒,除了阅读书报,闲了跟人下下棋便是他唯一的嗜好。他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在食堂吃着最便宜的饭菜,身上穿的是年轻时的旧衣服。听他同事说,为省下几分几毛车钱,他每次外出都是宁肯多走几公里路…… 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他总是心平气和的,从来没有抱怨过。
       
       每次外公回家,外婆对母亲的态度就会收敛些,我们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但是一旦外公离去,外婆就会故态复萌。这样的日子熬了几年后,外婆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两腿就行走不便了。母亲不计前嫌,担当起照顾外婆的责任,外公回来看了,对老伴说:
       
       “幸亏我们收留了这个女儿,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吧?”
       
       从那以后,外婆不再赶我们走,两个女人之间耗时数年的持久战也终于结束了。
       

       
       我上小学那年,哥哥升入五年级。外公很重视我们的学业,一再对母亲强调,孩子的教育费用不能省。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开销增加很多。由于家务都压在母亲身上,还要照顾外婆,拾掇自留地,她没法出外工作,只能从乡镇企业接点手工活回家跟外婆一起做做,补贴点家用。好在母亲很会精打细算,日子总算在艰难平稳中对付过去了。
       
       数年后,哥哥考取了上海一所大学,那真是农家的大喜事啊!但是母亲却犯了愁,学费从哪里来呢?刚退休回乡的外公却像变戏法似的,从他的行李袋里掏出了一叠人民币,让全家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外公有点得意地笑道:“嘿嘿,我神机妙算,晓得我的孙子一定能考上大学,所以早作准备啦!”
       
       母亲疑惑地问:“这么多钱,你是从哪里借来的?”
       
       “你是不是早就藏私房钱啦?”外婆也气恼地质问。
       
       外公收起笑容、摇摇头说:“我的工资明摆着,哪里能存私房钱呢!这辈子我也没跟人借过钱。记得吗,我跟你们提过,前几年,单位在徐家汇附近的科技大厦分给我一套两室户的房子,我一直没有去住。我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在郊区租了半间农屋,几年下来攒了这点钱。我发现自己还是蛮有经商头脑的,对吧?”外公说着又笑了。
       
       但是,大家听了都没有笑。可想而知,这几年外公从单位的宿舍搬出来,要利用租房差价积下这几万块钱,他居住的条件有多简陋是不难想象的。
       
       哥哥满脸感激之情,站起身,对老人深鞠一躬,喃喃说道:“谢谢爷爷,
       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
       
       我竖起大拇指,由衷夸道:“外公,你太了不起啦!”
       

       
       哥哥去上海大学住读后,家里冷清不少。空闲时,我喜欢跟退休在家的外公聊天。那天,外公坐在院子里,手里捏了一本书。
       
       “外公,看啥书啊?”我拿过来翻了一下,“哦,《道德经》。”
       
       外公看着我,说:“老祖宗的智慧,你们年轻人,有空也应该读读。
       ”
       我把书还给他,噘起嘴说:“文言文,我看不懂的。”
       
       外公指着译文,说:“有注释,能读懂。这个版本不错。不读《道德经
       》,枉为华夏子孙啊!”
       
       看他认真的样子,我答应他以后抽空一定拜读。
       
       听说外公是我们乡,唯一考上清华去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我非常钦佩他。可他却轻描淡写地一笑,说:
       
       “这有啥了不起的。我这一辈子碌碌无为,到上海科学院工作后,运动不断,等到运动结束,又年纪大、缺乏创造力了。这么多年来,没有出过大点的科研成果,很是遗憾啊!如今,你们赶上好时代了,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的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外公告诉我,他是地主出身,几个姐妹出嫁后,家里就留他一个独子。父亲在解放初去世了,土改后,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穷还不要紧,最难受的是,看着自己缠过小脚的母亲,被作为地主婆揪出去批斗…… 那时候,因为我们母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所以我才发奋读书。幸亏那年还没讲究成份、出身,要晚一年考大学,我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呵呵,命运对我还算是眷顾的…… 我上了大学,就是国家的人,毕业后也算是个干部,娘就随了我的成份,不再挨斗了……”他回想起当年,乡政府敲锣打鼓欢送他去上大学时的热闹情景,母亲满脸高兴、骄傲的神色,心里仍感到很大的安慰。
       
       “外公,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那时已上高中的我有点调皮,忍不住
       笑道,“听外婆说,解放后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当时,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的男人都会跟乡下老婆离婚,然后再找城里的女人结婚。你为啥没这么做?”
       
       外公笑了笑,回答说:“我跟你外婆是先父在世时定的亲,我怎能违拗老人家的遗愿呢?再说,我离家去北京上大学时,家里真是穷得叮当响。全靠你外婆侍奉婆婆、抚养儿子…… 我心里是很感激她的。”
       
       我“噢”了一声停顿了一下,还是没忍住自己的八卦脾气,笑嘻嘻地继续
       问道:“听外婆抱怨说:那时单位里有个上海姑娘看上你了。是真的吗?你有没有动心啊?”
       
       一个倩影掠过老人的脑海,那是资料室一个文静清秀的女孩。因为他最终的拒绝,她伤心地调离了单位。而这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恋爱,留给了他心中一生的痛…….
       
       外公低下头,沉默了一会,然后撸了一把脸,苦笑道:“你外婆不晓得从哪里听了这些风言风语,就疑神疑鬼的。其实啊,你外婆很可怜,跟了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还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哪天遭遗弃…… 她是个苦命人,以前对你们态度不好,不要记恨她。”
       
       “我们没有记恨她,真的。”我连忙表白道,“外公,都是我们拖累了你
       !娘说,这么多年来,你们要是不收留我们,日子肯定不会过得这么苦。
       ”
       外公摆摆手,笑道:“别瞎说,你看,我和你外婆多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你哥还多了个妹子。我是捡了大便宜啦!……不过,你哥人太老实,你这小丫头比他机灵、有心眼,将来不要欺负他就行了!”
       
       “看你,偏心眼了吧!”我撒娇道,“我就这么一个亲阿哥,你放心,我
       对他好还来不及呢!”
       

       
       我考上大学那年,外公突然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他的病已拖了很久,这次必须马上动手术,但成功的几率是百分之五十。全家人都被吓哭了。
       
       外公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他要是倒了,我们家的天也就塌了。幸亏手术很成功。
       
       那天在病房,外公终于醒来。他慢慢睁开眼,看见全家围在床边,都在默默流眼泪。他诧异道:“怎么......开追悼会吗?”
       
       大家又惊又喜,都破涕而笑了。
       
       我确实怕外公就这么走了,他要是一走,家里没了他的退休金,日常生活有问题不说,我刚开始的大学生涯恐怕也得结束了。而我真不甘愿放弃我的学业!
       
       “怕我脚一蹬,去了?......哪能呢!”外公看着我,缓口气说:“我到
       地府兜了一圈,对阎王爷说:我还不能死,因为我的外孙女刚上大学。等她毕业有了工作,我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外公, 我的好外公!你一定会康复的!我要你长寿,你要给我们孝敬、回报你的机会……”我抓住他的手,心里感觉到自己的自私,也愈发感受到老人的无私伟大。我哭得稀里哗啦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