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八章
         
         
         
         一
         
         
         
         灵月机械地跟着师傅把机器零件拆下,清洁、加油,然后再装上…… 正是交接班的时候,原先的班组正上中班,几个小姐妹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穿过,拍拍她的肩膀嚷道:“好运气啊,调到长日班,不用跟我们一起倒三班啦!”
         
         灵月苦笑了一下。
         
         刘师傅说过,三班挡车工淳朴,长日班里人精多,是非也多。
         
         灵月已深有体会。她说不出自己调到长日班是祸还是福,但母亲再三强调说:“当然长日班好啦,你的身体倒三班肯定吃不消,再说家里跟着你倒三班也受不了。”
         
         休完病假上班,王副主任把孔灵月调到长日班做机器保养工,师傅是保养组长金连娣,一个三十多岁、略有几分姿色的女工。三班挡车工除了半小时吃喝拉撒,上班就是与机器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长日班虽说也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实际干活差不多五六个小时,所以工人们每天有两三个小时东一伙、西一堆的,聚在一起说长道短、无事生非。不久,灵月便经历了一场恶梦……
         
         一个多月下来,灵月已基本上能独立操作,只是速度还赶不上师傅。有一天,灵月正专心干活,突然后脖颈上感到一阵热气,回头一看,王副主任贴近她的后背站着,见她回头便笑吟吟地说:
         
         “小孔,厂部借调你一个月到政宣组工作,明天就去报到。这可是我帮你争取到的机会,你要好好表现。懂吗?”
         
         灵月点点头,刚想表示感谢,只觉得王副主任的手在她屁股上轻轻拧了一下。她跳开一步,虎起了脸。但见他若无其事地走到金师傅身边,似乎在通知孔灵月一个月不来这儿上班的事。隔着机器声,灵月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只看见两人靠得很近,态度很亲昵。说笑间,王副主任的手似乎还有意无意地在金师傅的腰际搂了一下。灵月觉得自己多心了,看来王副主任对每个人都这样,只是他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做法有点过分,不太适当。
         
         灵月在政宣组写批判文章,抄大字报,布置宣传栏,工作很努力。一个月结束时,负责人老席表扬了灵月的工作表现,并意味深长地说:“小孔,你进厂不久,需要在基层多受些锻炼。回车间好好劳动,别辜负了领导对你的培养和期望。”
         
         灵月心情愉快地回到车间保养组工作,觉得身体比以前更康复了一点。
         
         有一天下班时,王副主任要灵月留下帮他写份车间总结报告。灵月在办公室写完站起身,王副主任突然从后面把她拦腰抱住,接着刮净胡子的脸便贴上来想要亲她。灵月吓得惊叫一声,挣扎着逃开跑到门口,发现门不知什么时候已被锁上。王副主任喘着气,声音也有些变调,对灵月恳求道:
         
         “小孔,我第一次看见你就喜欢上了,你把我迷住啦!别躲……”
         
         灵月只记得当时他那副色迷迷的样子令她恶心得想吐。她绕着办公桌逃避了几圈,后来扔了一张椅子过去,砸痛了他的脚。直到她威胁,如果再逼近,她就跳窗坠楼…… 他这才停住脚,恼羞成怒地咕噜了几句,然后打开门,悻悻然弃她而去了。
         
         当晚,灵月发烧了,请了两天病假,但没对任何人提过这事。
         
         但是上班后,灵月发现周围的气氛全变了样,流言蜚语伴着不友好的眼神从四面八方向她袭来:
         
         “孔灵月自命清高,目中无人,看不起工人阶级。”
         
         “孔灵月巴结厂部领导,有政治野心,一心想往上爬!”
         
         “孔灵月厌恶劳动,脱产浑身来劲,干活就成半条命……”
         
         师傅金连娣显得幸灾乐祸的,除了对她冷嘲热讽外,还经常板着脸挑剔她干的活这有问题、那有毛病。更糟糕的是,此后,领导们也似乎忘记了她的存在,再也没人来栽培、提携她了。
         
         灵月默默忍受着、坚持天天上班干活,但心中却很苦闷。这时,金师傅的冤家对头刘师傅对她热络起来。刘师傅是原来的保养组长,王副主任上台后,换金连娣取代了她。
         
         “这婊子靠添王XX的屁股过日子……”她告诉灵月很多乱七八糟的事,说金连娣年轻时就与当时的技术员、长日班的领班王XX姘上了。“真不要脸啊,三年自然灾害时厂里裁员,她竟和奸夫串通一气,硬逼自己的男人带着两个小孩回了苏北老家,让她无牵无绊与人私通,还评上了先进。”
         
         “金师傅的丈夫也是咱们厂的?”
         
         “是啊,非常老实的人。解放前就从平车学徒工做起,满师后回乡成了亲,才把这婊子带来上海。”
         
         “那他现在怎么样?”
         
         “听说身体不好,在乡下养不活两个孩子,只能全听这婊子的……”
         
         纺织厂百分之九十是女工,一旦发生绯闻,男人很少担恶名,受到众口指责的永远是女人。
         
         父亲在灵月进厂时曾告诫过她:“月月,社会很复杂,不像学校那样单纯。年轻人喜欢梦想,但这是一个不适合做梦的时代。古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思想要实际点,要学会面对现实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灵月现在深深体会到父亲这些忠告的语重心长。但反省自己,害人之心从未有,然而防人,怎么防呢?她本能地不喜欢与刘师傅一伙在背后议论别人,于是,工余时间只能缩在更衣室没人的角落,拿本书或报纸打发时间。
         
         保养组有个特殊女工,姓常,看上去四十多岁。听说原来是个级别不低的干部,被打倒了下放到这儿劳动改造的。她平时总是默默干活,很少说话。不知从哪天起,她干完活经常会坐到灵月旁边借书或报纸看。但仅此而已,两人彼此很少交谈。
         
         
         
         二
         
         
         
         方宁有两个月没有来信了,这很反常。奔赴北大荒后,她开头每一两个星期总会寄封信来,后来信渐渐少了,但至少一个月总会收到一封。最近是怎么了?
         
         灵月和振亚翻出她所有的来信重读了一遍。第一封信可谓满纸豪言壮语、激情满怀,第二封信流露出了激情消退之后的失落心态,接下来的几封信便充斥着不满和批评的言词,宣泄着一股难以排解的厌烦和苦闷心情……
         
         “她不会出事吧?”振亚有点担心。
         
         灵月摇摇头,说:“不至于吧,咱们再写封信去。”
         
         信发出一个多月后,回信终于来了。灵月下班时在厂传达室拿到信,想起振亚这星期上夜班,现在应该在家休息,便直接去了袁家。
         
         从后门进去,袁老师正在厨房忙乎晚饭。她已基本恢复正常,只是人胖了许多,据说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缘故。听振亚说,是外婆的突然倒下唤醒了她。那天,外婆由于操劳过度,在伺候女儿服药时晕了过去,袁老师一惊,居然清醒了。此后,她开始关心、照顾母亲,也肯配合吃药,因此人便渐渐好了起来。但是外婆此后却一蹶不振,人老熟了许多。再加上去年,先是振国去了崇明农场,接着振华又到江西插队,家里一下子少了两个男孩顿显冷清。外婆思念外孙,常常一脸落寞地呆坐着。
         
         “小亚还在睡觉呢。”袁老师指指楼上,让灵月自个儿上去。
         
         灵月轻手轻脚上楼进了亭子间,只见振亚仰躺着,一头秀发散落在枕上,脸颊微红,睡得正熟。看着振亚健康的肤色、甜美的睡相,体弱多病的灵月心里好生羡慕。她不忍吵醒她,便在一旁坐下,先把方宁的来信拆开看了一遍。
         
         信写得不算长,主要报告了两条好消息:一是有关闽旭东的,由于他自身的品德和才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所以最近被提拔进场革委会,成了领导班子的一员。二是有关她自己的,上个月被挑选进场部文艺小分队,“从此不用天天下田修补地球啦!这几天正忙着排练节目……”看得出,方宁的心情大为好转,而全信有好几处提到闽旭东,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青春少女对异性微妙的仰慕和关切之情。
         
         灵月不由微笑了:“方宁不会是爱上闽旭东了吧?”
         
         那是个提倡晚婚晚恋的年代。二十岁左右,算不算早恋?可是厂里许多青工都在谈恋爱,车间里也不时发生女青年未婚先孕的丑闻。
         
         为什么自己心里近来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腾起一股无以排遣的空虚、愁闷?是被压抑排斥的苦恼,还是少女怀春?灵月思忖着不由脸红了。
         
         厂里几个男青年曾先后对自己表现出异常的热情,但他们异样的目光只能令她浑身起鸡皮疙瘩……
         
         不知怎么的,她想起了裴士文。奇怪的是,那天她和韩庭耀一起送他们母子回去后,便再也没有看见过他。事后,她曾几次从他家门前走过,大门旁的招牌经常变更,显示着他家是这帮去了那帮来,始终被各路造反英雄占领着。而车库的门长年紧闭着,据说已被区里做了堆放抄家物资的仓库,谁也不知道他们母子俩搬哪里去了。更令人费解的是,毕业分配那阵子,灵月在学校也没见他人影…… 想起他给自己送药时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歌颂“心中月亮”的情诗,灵月心里仍感到别扭。她有点怜悯他,也有点关心他,愿他们母子平安。
         
         这算爱情吗?显然不是!要不,爱情跟同情有什么区别?
         
         渴望纯洁神圣的爱情,是每个女孩心灵的向往。然而,细细一想却令灵月感到沮丧,自己似乎连一个能谈谈心的异性朋友也没有。
         
         尽管,岳青入伍后便跟自己有了书信往来。但他只是一个从小与自己一块长大的玩伴,何况两人在信中只谈学习、工作。这更算不上是爱情了,充其量也就是友情吧!
         
         那么,心灵憧憬的,或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何时会出现呢?
         
         她很想跟闺中密友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但转眼瞅见振亚婴儿般沉睡的脸,不由感到一阵害臊。她站起身,把方宁的信留在床头柜上,然后悄悄下了楼,跟袁老师、外婆告辞后便回家了。
         
         
         
         三
         
         
         
         踏进家门,灵月便觉得不对劲。母亲破例没在厨房做饭,而是呆坐在南间床沿上,脸上还挂着泪痕。最近一直野在外面的灵泉居然乖乖地守在旁边。
         
         父亲又去了五七干校。几次下放劳动,使体质文弱的父亲患了贫血、肩周炎等疾病。难道爹爹在农场出事了?或是插队的姐姐…… 灵月感到一阵紧张,急忙问:“妈妈,你怎么啦?”
         
         母亲抬起头,流着泪说:“月月,怎么办?这事怎么办哪……”
         
         灵月更加着急:“出啥事了?”
         
         母亲抬手指着灵泉,哭着说:“你问他吧!”
         
         不是爹爹、姐姐有事,灵月松了口气。灵泉小学还没毕业,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几年来,没有书读,也没有事干,他和新村里一帮小鬼整天混在一起,到处凑热闹、瞎起哄、惹事生非,最近还发展到四处打群架…… 母亲为管教他伤透了脑筋。
         
         灵月转头对弟弟发怒道:“你又闯祸了?”
         
         灵泉一反往常那副油腔滑调、满不在乎的样子,居然低着头没吭声。
         
         母亲擦了把眼泪,说:“这次不是打群架,是别人威胁要打死他。”
         
         “谁,为啥?”灵月吓了一跳。
         
         灵泉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在柜上“笃笃”碰了两下,使指头放平,然后瓮声瓮气地说:“他们要我钳老夹,我不干,就说要打死我。”
         
         “啥个钳老夹?”灵月听不懂。
         
          “哎呀,就是那些小流氓要泉泉加入他们一伙,去偷别人的皮夹子。”母亲解释道,“还好泉泉懂事,回来告诉我了。”
         
         灵月生气道:“他要懂事,早就不会跟那帮小流氓搅在一起了!”
         
         母亲连忙说:“过去的事不提了,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
         
         灵月教训道:“泉泉,你也不小了,让妈妈常常为你担惊受怕,好意思吗?从现在起,你天天呆在家里,不许出去!”
         
          “不出去恐怕也不能解决问题。”母亲摇着头说,“我和你上班去了,那帮小流氓冲到家里来怎么办?”
         
         弟弟抬起头,眼露恐惧,说:“他们会的。他们不但会打死我,还会把咱们家给砸了!”
         
         母亲急得又抹眼泪了。灵月到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你现在才晓得,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啊?”她看着显得可怜巴巴的弟弟,又心疼又气恼,想了想说,“看来只能搬家……要么让泉泉先到乡下姨妈家躲一躲?”
         
         母亲没有意见。但弟弟嫌乡下生活条件太差,又闭塞无聊,不愿去。商量下来,决定当晚就送他去上海的亲戚家躲避几天。
         
         第二天,母亲去了区房管所,了解到隔几个街区,有一户人家因与邻居不和,急于想交换房屋。她连忙与那家人取得联系,约定时间互相看了房。对方对灵月家的房子表示满意,但母亲却犯了嘀咕。那是一栋靠近音乐学院闹中取静的三层小洋房,原来住着一户资本家,那资本家的太太原先是里弄干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一见苗头不对,便主动将楼下二层交了公,自己一家搬上三楼。三楼有二大一小三间卧房,和一个装有浴缸的卫生间。她托人在楼梯口安上煤气灶,在楼梯转弯处装了一扇门,总算保持了自家煤卫独用的完整性。想和灵月家交换房屋的人家占了二楼一大一小两间房间,但煤卫须三家合用,而且厨房还在楼下。纠纷便是由公用设施引起的。
         
         灵月觉得不错,说:“这房子地段好,环境幽静。至少治安比我们工人新村强多了。”
         
         “可是厨房、卫生间公用,上下楼也不方便……” 母亲犹豫着。看看临近年底,母亲便让灵月给父亲和灵雪去了信,希望他们能早点回来一起作决定。
         
         过了好几天,父亲的回信先到了。信上说:为了更好地改造思想,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关于交换房子的事,他让母亲全权处理。接下来,灵雪也来了信,说她们几个女知青被公社评为“模范集体户”,领导要求她们农闲时更好地向贫下中农学习,为贫下中农服务。所以她们决定今年不回上海,要留在农村与贫下中农一起欢度春节。
         
         家里的玻璃窗已被那群小鬼扔石头砸坏了几块,灵月和母亲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灵泉吵着要回家,那天趁母亲厂休回来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吓得又逃回亲戚家去了。这事显然无法再拖,那天要求换房的人家又来催问,于是母亲不再犹豫,便匆忙办了手续,然后在一个周末搬了家。
         
         那是一个寒冷凄凉的冬天,灵月和母亲弟弟三人在完全陌生的新居冷冷清清过了年。
         
         那年月物资匮乏,城市居民的食品都要凭票定量供应。一个成年人每月发二十五斤粮票,二两油票,半斤肉票。还有豆制品票、糖票、蛋票等。过年时,每家每户会得到一些额外的供应,如家禽票,买了鸡就不能买鸭,炒货票,也只能在瓜子或花生中选购一样。那些尚有余钱的人家可以用高价在黑市上买到其他东西,而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高价物品买不起,但定量供应的平价食品是不肯轻易放弃的。但灵月家由于一时拿不到父亲的工资,母亲甚至没钱买年货,破天荒拿一些票据到黑市偷偷与人换了钱。
         
         后来每逢过年,灵月总会想起那顿让母亲煞费苦心的年夜饭。三菜一汤:一小锅泛着青色的白菜汤,上面浮着寥寥几片猪油渣;一碗夹杂着黄叶的炒青菜;两条清蒸小毛鱼,是母亲在鱼摊从喂猫的鱼头、鱼肠中拣出,花五分钱买回来的;还有一碗香葱炒螺蛳,母亲苦笑着自我嘲解道:
         
         “这叫罐头里焖肉,味道很鲜的。来,咱们也算是有鱼有肉,有荤有素,有菜有汤的。快趁热吃吧!”
         
         天气转暖时,父亲因为生病提前从干校回家了。休养了一段时间,区革委会宣布对父亲边审查边限制性使用,让他协助处理区里的抄家物资。接下来不久,由于父亲一贯清廉、谨慎,除了解放前为民主党工作过的一段历史,实在查不出别的问题,便恢复了他的薪水。至此,全家才结束了勒紧裤带的日子。
         
         第二年,十六岁的灵泉被分配到崇明岛务农,跟振亚的哥哥袁振国在同一个农场,但不是一个大队。
         
          
         
         四
         
         
         
         日子在沉闷单调的重复劳动中一天天流逝。同时进厂的青年中,有不少人选拔上去当了干部。车间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到厂部参加各种学习班,但就是轮不到孔灵月。与灵月同时进厂、上次又跟灵月一起借调到政宣组工作一个月的男青年何畏,最近被提拔为厂团委副书记,他私下透风给灵月说:厂部抽调过她几次,但都被车间换了人。
         
         那时的中国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单位领导的管控之下。按规定,年轻人必须到基层先从工人、农民做起,干部的选拔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由上级审查鉴定的所谓“民主集中制”。因此,对于没有背景的平民百姓来说,“县官不如现管”,顶头上司的好恶、周围群众的舆论,便成了一个人能否得到提拔、升迁的关键。
         
         那也正是“备战备荒”“全民皆兵”的年代。二次大战后,整个世界被两个超级大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迫使其他国家为了避免被封锁的孤立、或被攻击的危险,都不得不作出归属选择。但中国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却逐漸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事实上,把毛泽东当时登峰造极的领袖威望,全然归咎于“个人崇拜”的迷信宣传并不客观。作为一个早期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民族领袖,他并不谋毛家私利,身边的亲属大多为革命而牺牲;他身材魁梧、脸容祥和,追随者中人才济济,大有众星拱月之势;他运筹帷幄的军事战略天才和自称阳谋的政治斗争手腕让对手心惊胆战;他自成体系的思想理论、气势磅礴的文学诗词让人感佩折服…… 这些集雄才伟略、文采风骚于一身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领袖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在建国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他致力于在中国铲除贫富不均、尊卑有别的社会现象,并禁止党内出现以权谋私的特权阶层以及贪污渎责的腐败状况。为此,他以政治运动、阶级斗争的形式,企图从文化思想根子上铲除人类的私心。其结果却是削足适履、削富为贫,钳制民众思想、阻碍经济建设…… 然而在当时,全国上下大多数民众对他的拥戴和敬仰之心确是发自肺腑的。一个尚在襁胞中的新生政权,刚刚接手一大片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国土,却敢于一反以往中国权贵们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东亚病夫嘴脸,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硬面对世界上欺压、掠夺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列强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奴颜卑膝。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几年前还被日本小国肆意蹂躏的国家,居然能够战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令列强们心惊胆寒。也许,正是这种铮铮铁骨的伟人风范,才让长期受尽凌辱的民族终于吐出了积压在胸口长达百年的恶气,带给中国人民一种真正站起来的自豪感。
         
         当然,尽管伟大领袖在战略上极其藐视敌人,统称其为“纸老虎”,但在战术上却并不马虎,号召全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那天工厂停电,全厂职工被带出厂房 去地下挖了一天防空洞。下班时,灵月从车间革委会经过,见里面只有王副主任一个人。她沉不住气了,试图改变自己的处境,便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那颗微秃的脑袋抬了起来,有点吃惊地瞪着她,问:“你来干啥?”
         
         灵月语气诚恳地说:“王主任,请你不要排斥我,希望你能像对待其他青年一样,平等对待我。”
         
         那张有点虚肿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他站起身慢慢走过来,试探性地盯视着她,说:“你有进步了,很好。只要你愿意进步,谁能排斥你革命呢?欢迎还来不及呢!进来吧,咱们坐下谈。”说着,他伸手想关门。
         
         灵月连忙退后一步挡在门口,说:“不用,我不坐……”
         
         他的脸马上阴沉下去了,冷笑着踱回办公桌后坐下,慢慢掏出一支烟,点燃后吸了一口,然后打着官腔说:“小孔啊,你的情况领导心里都有数。最近病假请得少了,干活也踏实了些,表现确有进步。对年轻人,任何进步我都从心底里为你们高兴,革命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着,好好努力吧!我很忙,还有什么事吗?”
         
         灵月压住一肚子火,闷声说道:“王主任,听说你有三个孩子,妻子待你蛮好…… 上次发生的事,我对谁也没提过,请你也忘了吧!”
         
         “上次发生的事,啥个事?我跟你发生过什么事吗?”他的眼神充满叽嘲,阴笑着说,“哼,孔灵月,你不是想造什么谣,诬陷什么人吧?”
         
         “你……别欺人太甚!”灵月终于按捺不住,愤怒地嚷道,“想不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竟有你这样卑鄙无耻的小人。但你看错人了,我孔灵月并不是好欺负的,你最好别再逼我!”说完,她狠狠跺跺脚,转身离去了。
         
         回家的路上,灵月的心绪恶劣透了。怎么会碰上这种领导?真是太倒霉了!回想起那张令人厌恶的脸由讥嘲转为惊愕,她觉得有点解气。然而又有什么用呢?只是说说气话图个痛快罢了,自己有什么能耐跟他斗?说不定今后的日子更难过呢!
         
         夜晚,灵月躲在被窝里哭了一通,早上起来就觉得精神特不好。到厂里坚持干活到中午,便请了半天病假出了厂。
         
         请病假比以前容易多了,可她很想努力上进。但有什么用呢?前途似乎是一片黯然……
         
         她精神恍惚地乘上公交车,在座位上迷迷糊糊乘过了头,到终点站时被售票员赶下车才醒了神。冬日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她觉得人精神了些,但她身处一个陌生地方,一时不知怎么回家。旁边有辆公交车正要启动,她看了一下车牌,记得这辆车是经过母校的,便上了车。
         
         正是寒假期间,校园里显得冷清荒凉。她问自己,为何来母校?但心中是一片茫然…… 穿过操场,跨过小桥,慢慢走到了宿舍区,她在那间原来与方宁、振亚一起住过的宿舍门前站住了。
         
         门虚掩着,她忍不住推开了门。一进屋,她就有种奇异的感觉,屋里没人,但似乎有幽灵。然而,当她发现那双在暗中窥视着自己的眼睛时,仍吓了一跳。
         
         一缕阳光从门口泄进屋来,把她的身影一直投射到窗前。她退后一步,随着影子的晃动,那双神秘的眼睛也眨了一下。渐渐地,她适应了屋里的光线,看见那人正躺在窗下一张单人床上,凌乱、灰白的头发遮住了半边脸,身躯湮没在一条肮脏的被子底下。
         
         “对不起……”她歉然退出门去。在门口,她再次环顾了屋里一眼。四壁空空,除了那张床,余下的只有地板上的垃圾和墙角的蛛网。往昔的一切似乎都随岁月流逝了,唯一遗留的痕迹是东墙上那条斑驳残缺的大标语:誓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是方宁用排笔刷的。
         
         她感到一阵惆怅。为什么来这儿?为追寻旧日的梦…… 她不由苦笑了。
         
         在她把门轻轻带上时,忽然听见有人叫她:
         
         “孔灵月!”
         
         她四面张望了一下,走廊里不见人,外面的场地上也没有人。她疑惑自己听错了,但这时又传来一声:
         
         “孔-灵-月——”
         
         叫声虚弱,然而声嘶力竭。她这下听清楚了,声音是从屋里发出来的。她重新推开门,吃惊地瞪着那个“幽灵”:“你叫我?”
         
         “幽灵”蠕动了一下身子,显得极其吃力,“是的。”
         
         “你是谁?”
         
         “我是韩庭耀。”
         
         “韩……韩老师?”她感到胸口憋闷,舌头也不大灵活。但她还是走到床前,只闻得一股恶臭直冲鼻腔。
         
         “我将不久于人世,”他直视着她,吃力地说:“求你帮我做件事。”
         
         她蹲下身,望着他那骷髅般的头,除了那双眼睛,几乎认不出了。“你病了?该去医院。”
         
         他摇摇头,伸出一只皮包骨头的手,在床褥的夹层中摸索着:“请帮我一个忙,别拒绝我,求你了!”他抽出一封皱巴巴的信,递到她面前,手剧烈颤抖着,说,“帮我转交……”
         
         “交给谁?”
         
         他突然显得极其痛苦:“交给……尹静园。”
         
         她猛然站起来,转身想走。
         
         “别走……”
         
         不知为什么,脚像生了根似的。
         
         “请别拒绝一个临死之人的最后请求!”
         
         灵月缓缓转过身,只瞥了他一眼,便飞快扭过头。那眼中,痛苦与祈求相交织的神情使她一辈子也忘不了,而那双眼睛原本是那样的睿智清澈……
         
         
         
         五
         
         
         
         兜里揣着那封异常沉重的信,灵月脑中一片混沌。走到校门口,有人招呼她:“小鬼,今天怎么有空回学校来?”
         
         灵月一看,是学校后勤组的黄阿姨,一位心慈面软、脾气直爽的老工人。离校已两年,难得她还认得自己。黄阿姨告诉灵月,她去年生了一场病,所以现在调来看校门。灵月在学校时对这位黄阿姨很有好感,但今天却无心交谈,只寒暄了几句便道了别,走出了校园。
         
         已近黄昏,马路上车辆穿梭,路人行色匆匆,晚风吹来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灵月站在交叉路口踌躇了一会,记得尹静园的家应该离自己新搬的家不远,便转身朝车站走去。
         
         她在襄阳南路下了车,往前拐个弯,来到一幢小洋楼前。楼房比以前破旧些,园子里花木凋零,树干上系着几根晾衣服的绳子。她进了屋,在两旁堆满杂物的楼梯过道里摸索着上了二楼,然后叩响了尹静园的家门。
         
         没人开门,她又连续敲了几下。隔壁一扇房门打开了,一位老妇人探出头来,操着一口宁波腔问道:
         
         “寻啥人?”
         
         “请问尹老师在家吗?”
         
         “啥人?”
         
         “尹静园老师。”
         
         老妇人的眼睛瞪大了:“你是啥人?”
         
         “我是她以前的学生。”
         
         “她不在!”老妇人的口气十分生硬,缩进头想关门了。
         
         灵月连忙问:“请问阿婆,她啥时候在家?”
         
         老妇人冲着门缝说:“她不住这里,老早离婚了。这种女人!”
         
         灵月呆住了,怔怔地望着那扇紧闭的门。那曾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显然门背后发生了一场悲剧:妻子不贞,被丈夫赶走了。
         
         “那,她的孩子呢?”
         
         “小孩能跟这种娘吗?当然判给爹了。”
         
         灵月转身慢慢走下楼去,背上滞留着老妇人从门缝警惕窥视的眼神。
         
         第二天,灵月通过一个在区里工作的老同学处得到了确凿消息,尹静园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放下电话,灵月傻愣了半天。她对中学时代这两位师长的情感颇为复杂、不敢深想。但受人之托,总该忠人之事吧?然而,一个精神失常的人还有能力收阅信件吗?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信退还给韩庭耀。
         
         两天后,趁下班不开会,灵月直接来到学校。进校门时,她对黄阿姨打了个招呼便直奔宿舍区。宿舍外的场地上聚集了一些人,正在议论着什么事。远远看过去,那扇房门敞开着,直觉告诉她,在她来过后,这儿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她快步走到门口朝里望去,屋里没人,连床也不见了。她不想随便向人打听一个黑帮分子的下落,便决定去问问黄阿姨。
         
         黄阿姨正坐在门房间翻看报纸,冷不丁听灵月问起韩庭耀,马上警觉地反问:“你问他干啥?”
         
         灵月小声说:“我前天来学校,到我以前住过的宿舍看看,发现韩庭耀住在里面。”
         
         “哦……”黄阿姨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
         
         灵月不想把信件的事告诉她,只说:“他看上去病得很重,我就再来看看……”
         
         “小鬼心肠不错。”黄阿姨拉她坐下,叹口气说,“唉,他已经死了。”
         
         “死了?”灵月吃惊地张大嘴,问,“什么时候死的?”
         
         黄阿姨摇摇头,说:“具体时间不知道,我是昨天进去才发现的。”
         
         灵月只觉得一阵反胃…… 只听黄阿姨又说:“他真作孽啊!先是受审查、挨批斗,后来又一病不起,可是一个亲人也没有。”
         
         灵月结巴着问:“他生、生的啥病?”
         
         “说是腰子病,没救了。开始还能出来走走,后来就起不来了。”
         
         “那……他怎么生活?”
         
         “造反派让食堂天天给他送点吃的。我看他脏得不成样子,就隔三差五地去帮他洗洗换换。别人怕沾边,但我不怕。我是红五类,祖宗三代都是工人,谁能拿我怎么样?但我也不能天天去…… 还是死了好,背上的褥疮都烂了,活着活受罪啊!”
         
        

bottom of page